凡疮之生,无论发于何部,统以阴阳两字判之为准。湿邪干者,渗其湿而咳嗽自己,如二陈汤、桂苓术甘汤是也。
若扶其阳,则阳愈旺而阴愈消,每每酿出亢龙有悔之候,不可不知。 此由邪火太甚,逼血妄行也。
因少阴君火为病者,或由外挟风热,与君火协化,或本经素有火邪,发泄不畅,上刑于肺,少阴之脉挟咽喉,咽喉窄狭,火气太甚,欲发泄而不能,薰蒸于上,而生蛾子。从热化者,其人即吐泻而思水饮,如仲景之五苓、四苓、或黄连、吴萸汤之类是也。
大便硬,小便数者,不可下,乃脾约丸证也。腹中上下左右有动气者,不可下。
主以吴萸四逆汤,是回阳降逆祛阴之意也。 或蛇,或虫,或龟,或鳖炼而成之,或于食物放之,或于衣被放之。
大父伤之曰∶有死子而求生之,有生卵而必伤之,何见之舛也。[眉批]鼻孔而致煽动,其势亦云亟矣,虽因外感,用药深皆留神。